上海启芬厨房设备清洗维修服务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2013年10月11日起北京全市整治餐饮油烟污染

2013年10月11日起北京全市整治餐饮油烟污染

   今起全市整治餐饮油烟污染 
    专家:治理油烟、吸烟等“非主流”PM2.5因素 公众也能尽一份力 
油烟管道清洗烟道清洗

    今天上午,东城区启动对餐饮油烟的整治行动。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此次行动是全市餐饮油烟整治的组成部分,为期三个月,以有效减少餐饮油烟对北京秋冬季大气的污染。环保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机动车、燃煤和施工扬尘这些PM2.5主流来源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也是重要来源,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略做改变,也能为北京的蓝天出一份力。 
    发布 
    城区餐饮油烟投诉多 
    屡次违规者将被停业 
    在上午的启动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餐饮油烟已经成为城区居民环境投诉的重要内容,在东西城所占比例更是高达20%至30%。以东城为例,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餐饮企业1500多家。 
    根据安排,从10月份开始全市各区县将对辖区内大中型餐饮企业、居民集中住宅区、饮用水源保护地内的餐饮企业,以及从事用木炭烧烤食品的餐饮企业展开整治,包括检查餐饮企业的环评、排污申报、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及清洗维护、油烟达标排放等,严查燃煤设施的使用。 
    市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年底,东、西城将完成不少于600家餐饮企业的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企业将予以限期整改,并处以罚款,屡次再犯者将被停业整顿。 
    阻力 
    一个灶头最多罚2000 
    清洗一次最少得3000 
    今天上午,东城环保、城管等部门对簋街餐饮一条街上的餐饮企业进行了集中油烟检查。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发现明显违法违规情况。不过环境监察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目前对于餐饮油烟违法的处罚力度偏轻,影响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的效果。 
    一位执法队员告诉记者,目前对餐饮油烟排放违规的处罚视餐饮单位系个人注册或企业注册而有所区分,企业注册处罚额度最高,也仅为一个油烟灶头最高罚2000元。而记者了解到,如果要真正做到油烟排放无色无异味,饭店需要每3个月左右就要彻底清洗烟道,而清洗一次最少需要3000元。 
    市环境监察总队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制定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露天烧烤的罚款上限提高到了2万元,震慑力就很大,“希望餐饮油烟这部分的处罚力度也能有所上调,这样治理的效果会更好。” 
    数据 
    本市PM2.5来源 
    油烟贡献超工厂 
    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资料显示,北京的PM2.5来源中,备受关注的机动车、燃煤和施工扬尘所占比例约为50%,而不为人所重视的餐饮油烟比例竟然占到了13%,甚至高于工业排放的8%。“这应该引起市民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告诉记者。 
    在王跃思看来,现在不少餐饮企业因为楼房老旧没有公共烟道,有的则缺乏日常清理,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管理的力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也有不少环保专家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家用油烟机还是饭店用的集中收集油烟机,都缺乏对PM2.5等细颗粒物质的过滤收集功能,“它们只是单纯地把油滤下来而已,一些气态物质还是能出去。国家应该制定这方面的标准。” 
    专家 
    治理PM2.5 
    公众能做什么 
    上月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除了提出八大污染减排工程外,还提出了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号召公众一起加入到治理大气污染的行动中。计划指出,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系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知识普及、教育引导、百姓宣讲、公益广告等活动,动员全社会践行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关心环保、认知环保、参与环保。 
    记者了解到,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包括企业自律的治污行动、公众自觉的减污行动和社会监督的防污行动。在公众自觉的减污行动中,计划指出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出行,组织公益活动。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环保专家告诉记者,公众是保护大气环境、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实践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公众息息相关。而事实上,从身边的点滴细节做起,就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专家们还给出了一些减少排放、绿色生活的习惯: 
    少抽烟,尤其是雾霾天少抽烟。环保专家指出,吸烟不仅对身体有害,烟草燃烧排放的气体也是大气污染的一种来源。 
    绿色饮食,适量烹饪用油。油放太多,不仅浪费,多余的油烟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炒菜时要控制油温,减少爆炒的次数和时间,以减少吸入的挥发油烟。 
    绿色家居。选用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设备、环保涂料等环保产品,随手关灯、拔插头,减少待机能耗,夏季少用空调多开窗。 
    积极参与环保监督。对于道路遗撒的环保违规现象,要敢于批评、敢于举报。 
    本报记者 张航 文并摄 J067
咨询电话:400 897 8786